现代产业瞰济南 | 连续并购或参股境内外企业,济南这家“小巨人”企业信心满满

9月21日,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回购股份方案公告》。从这份方案中可以看出,海能技术的经营者对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作为济南第二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海能技术17年来专注于科学仪器事业,凭借独有的全产业链模式,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通过战略投资来实现“多品牌、多品种”的发展战略。

现代产业瞰济南
海能技术的零配件加工车间

  国内同行业独有的产业模式

  海能技术的创始团队是一起从事科学仪器代理销售业务的伙伴,多年的行业经验让他们对国产科学仪器市场的广阔前景具有共识。董事长王志刚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仪器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工具。科学仪器作为国之重器,要能够自主。”

  事预则立。确定创业后,王志刚接受了一位权威专家的建议,基于国人“吃得好”的消费趋势,产品锁定了测试食品蛋白质含量的凯氏定氮仪。

  2006年,公司第一台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研制成功。因为性价比高,产品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但在应用中却出现了问题,原因是零部件质量不稳定。

现代产业瞰济南
海能技术的智能化车间

  科学仪器行业的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所涉及的零部件品类繁多,关键部件和上游供应链的生产加工能力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海能技术下决心采用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设立了机加工、钣金、注塑、核心部件(流体)等车间和部门,减少对上游供应链的依赖,提升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既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助力了研发速度,又降低了成本。

  据王志刚说,有的仪器零部件多达7000多个,像海能技术这样连零部件都自主生产的仪器厂家“在国内是独一份”。

  通过战略投资拓展业务领域

  2007年,第一台产品出厂。2009年,销量突破1000万元。此后几年内,除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外,海能技术还相继推出了物理光学产品、样品前处理产品、光谱色谱等诸多新品。

  但海能技术的发展不止于此。科学仪器的终端用户是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单位等,单一品种仪器的市场有限,放眼国际,不少知名的科学仪器制造商是通过并购来逐步丰富产品线和扩大规模的。

现代产业瞰济南
海能技术生产线

  2011年,海能技术引入战略投资。2014年,海能技术在新三板挂牌。此后,海能技术通过资本赋能,控股或参股多家境内外企业。

  2015年8月,海能技术并购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 投资德国G.A.S.。2021年,投资EWG1990仪器学习网,助力分析测试人员能力提升与发展;投资上海安杰科技,布局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取得德国G.A.S.控制权。2022年,参股白小白未来科技,持续拓展实验室通用仪器领域。2023年,控股海森分析仪器,进入药品检验领域。

  通过战略投资,海能技术为公司产品向医药、环境、实验室清洗清洁、行业培训及技术服务等领域拓展布局。

现代产业瞰济南
技术工人在车间内巡查

  向世界输出更多国产好仪器

  2022年10月,海能技术在北交所上市,当年营收同比增长16.34%。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5.86%。海能技术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现代产业瞰济南
海能技术组建了国内同行业“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模式

  坚持“多品牌、多品种”的发展战略,海能技术逐步形成了以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通用仪器为主的四大系列、百余款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科研与教育、农林水产、食品、环境、化工、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能技术连续五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3%。截至2023年6月末,海能技术及子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70余项。海能技术还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等4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

  “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仪器服务商”是海能技术的企业愿景。王志刚说,除了专注于科学仪器领域,走出国门向世界输出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更是他们的追求。国外收入方面,2022年同比增长120.70%,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90.31%,海能技术向世界输出的国产好仪器越来越多。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