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电镜年会牛津仪器展台直击:多领域新品+一体化方案 双轮赋能科研突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s://www.instrument

2025年9月27-29日,202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成功召开。大会期间现场气氛火热, 牛津仪器携多领域创新技术与重磅新品参展,成为展会焦点之一。

仪器信息网编辑走进牛津仪器展位,与其多位技术人员交流,围绕业务战略升级、核心新品技术优势、市场反馈及多技术整合方向,全面解读了牛津仪器如何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半导体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全面的表征解决方案。

 

业务升级:整合“影像及分析部门”,打通科研新路径

牛津仪器在其战略调整后集中展示了多款前沿产品。现场的技术人员表示,公司在战略调整后,通过深度整合内部多种表征技术,希望为用户提供真正跨领域的综合表征一体化解决方案。

据现场技术专家介绍,牛津仪器已将原有的显微分析成像部门、物相分析、力学性能分析等多个独立技术分析部门整合为统一的“影像及分析”部门,并且此次整合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客户研究的实际需求。“我们发现,客户在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成像、成分、结构乃至力学性能等多种分析手段。为了提供更高效、更深度的服务,我们把几种技术全部打通起来,提供一体化的这种解决方案,并应用到传统金属材料、半导体新能源以及新扩展的生命科学领域。”战略整合后,牛津仪器持续完善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生态。

技术人员提到,“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科学研究正日益呈现出跨领域融合的特点。例如在生物材料等领域已从传统的细胞组织研究,拓展至与材料科学结合开发生物植入体等跨界产品;在新能源这样的长产业链行业,从原料端到回收端都需要多种分析技术的支持等等。”为了应对这一趋势,牛津仪器系统整合EDS&EBSD、AFM、纳米压痕仪、拉曼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等核心产品线,展现从微区成分、结构到力学性能的一体化分析能力,推动技术路径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协同”。

而这一战略的具体落地,体现在硬件与软件的双重融合上。在硬件层面,牛津仪器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系统,例如其经典的RISE系统,实现电子图像与拉曼成像的精准耦合,揭示化学结构信息。对于更独立的原子力显微镜、拉曼设备等,则通过软件进行坐标关联,实现多种数据的相互读取。在软件层面,公司旗下的Imaris和Relate软件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实现了不仅仅是图像叠加,更是深层数据关联与融合的分析,为材料与生物样品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视角。

 

牛津仪器多行业解决方案

现场直击:多款重磅新品与技术解析

技术人员现场介绍了多款效率与易用性并重的明星产品,覆盖了纳米力学测试、高端光学成像和原子力显微技术。

 

1. 高端纳米压痕仪iX05:迈向多工况、高灵敏度前沿

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在去年收购瑞士FemtoTools AG公司后,牛津仪器将其原位力学测试产品线整合并推出了高端纳米压痕仪IX05。该设备最快的压痕速度可达到30点/秒、具备-150°C至800°C的大跨度工况范围。”更重要的是, NMT04力学测试系统,凭借基于MEMS技术的高灵敏度传感器,实现了业界领先的力与位移分辨率。

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电镜下实时观察微柱、悬臂梁等微纳尺度样品的变形和断裂过程,并将力-位移曲线上的微观事件与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直接关联,为材料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结合牛津仪器已有的能谱、EBSD等微区分析技术,形成了从成分、结构到力学性能的“一站式”完整解决方案。

 

2. BC43台式共聚焦显微镜:将高端光学成像“化繁为简”

据介绍:“牛津仪器BC43共聚焦显微镜的最大突破在于,它将复杂的高端光学成像实验变得极为简易和便捷。作为全球首款将双转盘共聚焦技术做到非常小巧的尺寸,其体积足以放入生物安全柜,应用场景非常灵活。”该设备兼容从亚细胞器到活细胞,再到厚组织切片(经透明化处理后可达500微米厚度的观察)等多种样本,实现了“跨尺度”成像。

BC43集成了多种成像模式,并通过高度自动化的软件将操作和培训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到一小时,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集成了牛津仪器自有的高灵敏度科学级相机(峰值量子效率高达82%),确保了成像的高灵敏度。此外,今年更新的版本还加入了公司独有的超分辨技术,将光学分辨率提升至100纳米,进一步降低了超分辨成像的难度。并且,Imaris软件兼容牛津仪器许多产品和产线设备,支持很多主流成像厂家的光学成像数据、医学应用数据等,和硬件深度集成,形成了从采集到数据可视化、到数据分析、再到最后文章发表,一个完整的工作流。

 

3. Discovery AFM:大样品、高性能与智能化的结合

新发布的Discovery AFM是一款面向工业应用(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大样品台原子力显微镜。其核心特点在于单一扫描器即可实现从100微米到十几个纳米的超大范围扫描,无需更换扫描头即可同时观察大范围和原子级图像。此外,该设备还具备超低噪音水平,足以分辨二维材料中的转角和点缺陷。

现场技术人员解释道:“Discovery AFM采用LVDT技术的闭环系统,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重复性,且无需定期校准。此外,它是一款全功能系统,并支持外加磁场、电场、溶液环境等多种附件。”在性能上,其扫描速度比传统AFM快至少一个数量级。 不过尽管功能强大,但其操作通过高度自动化的软件和Recipe式的工作流程得到了极大简化,系统可自动优化参数,降低了在工业环境中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适合半导体领域、掩模板等超精密表面的检测需求。

“对于行业里的样品,越平越精密越极端条件,它的优势其实会越明显,尤其像半导体的掩模板、光学相关的超精密加工、在超平表面等领域有非常大的应用,在国外的一些类似领域,基本上都是在用这个机器去做一些实验。” 技术专家提到,仪器整体从硬件的架构以及软件的发展都在向半导体工业市场发展,这是一个核心重点。

 

技术组合 “无限可能”,引领表征领域跨学科创新

从收购力学测试技术填补方案空白,到推出 “小型化” 共聚焦与 “工业级” AFM 覆盖多场景需求,再到整合多部门资源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牛津仪器的战略路径始终围绕 “客户需求” 与 “技术协同” 展开。正如其技术人员所言:“我们的每个技术品类都在各自领域做到领先,而当这些技术组合起来,将为跨学科研究带来‘无限可能’。”

随着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与半导体产业的深度融合,牛津仪器通过持续创新与整合,正从 “单一仪器供应商” 向 “综合表征解决方案伙伴” 转型,为科研与工业用户解决更复杂的技术难题,推动领域内创新突破。


 

相关产品

评论